关于举办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通知
一、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入选2023年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单,已成为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提升的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重要赛项,获得了包括“985”、“211”双一流大学、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作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获得数字创意产业行业认可。
“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为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提升大学生数字创意表达和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各高校及相关专业开展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实现高校教科研成果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数字创意产业内容创作,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本竞赛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数字创意产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经竞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并征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同意现发布“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大赛通知。
大赛包括“自主命题”和“指定命题”赛道。“指定命题”赛道由数字创意领域知名企业参与命题,并应用行业中的新技术和新引擎。力求通过赛项国赛作品展示、业界专家参评、优秀作品颁奖、高峰学术论坛和一流专业建设研讨活动,挖掘好的创意和数字作品,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搭建开放式数字教育、智能科技、数字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引领数字创意产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大赛宗旨:科技创领未来 创意变革时代
竞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加快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的内涵建设和教育数字化改革和创新;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创新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搭建校企、政产学研产教融合平台,助力大学生数字创意、设计实践、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织委员会
2.承办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暨 南 大 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上 海 大 学 兰州文理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西 南 大 学 沈阳理工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东 北 大 学 澳门城市大学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3.协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
4.支持单位
虚幻引擎中国
三、参赛对象
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各类在校生均可参赛;近5年及以内毕业生大学生创业团队亦可参加,不限专业均可报名参赛。
四、参赛团队
1.竞赛为学生团队参赛形式,每个参赛团队原则上不超过5名学生;
2.为方便赛事组织及安排,各参赛团队需指定1-2名指导教师或研究生作为小组组长(此处研究生将作为团队成员,而非指导教师);
3.为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专业及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竞赛特别鼓励学生跨专业和跨学校组队,但共同完成的参赛作品将进行统一评奖。
五、参赛选题
竞赛采用“自主选题”和“指定命题”两种选题方式。相关选题要求参见附件1《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指南》(简称“竞赛指南”)
六、赛程设置及时间安排
(一)赛程设置
赛项赛程分为:校级初赛、省赛(或分区赛)竞赛及全国现场总决赛三个阶段。各赛程设置及具体安排详见网址中的http://mit.caai.cn/show-144-45535-1.html附件1《参赛指南》。
(二)时间安排
序号 | 日程安排 | 活动安排 |
1 | 2023年9月16日24点 | 大赛报名及提交参赛作品 |
2 | 2023年9月17日—9月24日 | 竞赛初评 |
3 | 2023月9月25日—10月15日 | 省赛(分赛区)评审 |
4 | 2023年10月16日—10月22日 | 公布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 |
5 | 2023年10月22日—11月9日 | 完善入围全国总决赛作品 |
6 | 2023年11月10日—11月13日 | 全国现场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
备注:
1.以上为竞赛初步拟定时间,具体时间以最新通知为准;
2.全国总决赛将根据参赛团队情况而定,具体信息以竞赛官网“mit.caai.cn”相关通知为准。
七、奖项设置
本竞赛根据赛程设置,参赛作品获奖设立“省赛(分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级别。每个级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作品团队指导教师将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对于竞赛组织优秀的单位给予“优秀组织奖”。
八.具体内容要求
一、参赛团队注册
1.注册截止时间前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均可报名参赛。
2.各高校学生自由组队,每支参赛队须设 1-2 名指导教师,负责参赛队伍的指导、管理等工作。
3.参赛注册:参赛团队在竞赛官网 mit.caai.cn 完成参赛注册并提交参赛作品。
4.注册截止时间:2023 年 9 月 16 日 24 点。
二、参赛作品
参赛团队作品命题包括:指定命题和自主命题。其中:指定命题部分竞赛主办方及组委会将根据竞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指定命题
A.虚幻引擎(UE4)作品创作
a.背景介绍
虚幻引擎(UE4/UE5)作为 VR/AR/XR 游戏和交互媒体应用开发最为广泛的 3D 内容创作平台,具有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面向各种交互应用场景(游戏、影视、动画、建筑、工业、仿真、虚拟现实等领域)进行跨平台的开发和数字内容生成。
b.参赛主题
作品创作主题为“我的世界,我做主”,同时参赛团队需注意以下两点:
(a)创作平台要求
参赛团队需使用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完成参赛作品创作,其他诸如建模、贴图绘制类等辅助软件不限,参赛作品中的所有音效素材及软件需取得使用权。
(b)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团队根据主题要求,利用 UE4/UE5 创作完成诸如:材质、动画、可视化、特效、场景、蓝图、角色、道具、特效等虚幻资源素材及案例应用创作等。
B. “科技+创意,讲好中国故事”特辑
a.背景介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巨大成就,展示我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加强党员和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激发我国青年学子的爱国爱党热情。
b.参赛主题要求
本次作品征集特辑主题为“青年献礼中国故事,创意传承中华文化”,鼓励广大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创作参赛作品,进一步厚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本类参赛作品对于创作平台没有特殊要求,但需围绕给定主
题展开作品创作。
3.AIGC 类数字创意作品创作
a.背景介绍
内容生产,特别是创意工作,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的专属和智能的体现。如今 AI 正大步迈入数字内容生产领域。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不仅在写作、绘画、作曲多项领域达到“类人”表现,更展示出在大数据学习基础上的非凡创意潜能。数字 内容生产的人机协作新范式正在形成,创作者和更多普通人得以跨越“技法”和“效能”限制,尽情挥洒内容创意。
b.参赛平台要求
本类参赛作品要求参赛团队利用诸如:ChatGPT、Stable Diffusion 模型、文心大模型、混元大模型、通义大模型和盘古大模型等国内 AIGC 平台等智能化数字艺术创作工具进行作品创作,体现作品的创意性、科技感和智能化。
本类作品需要对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设计表达,需提供生成 AI 内容生成平台及关键词等。
(二)自主选题
参赛队伍可以自主选择作品开发平台和作品主要内容主题, 但作品必须围绕“智能改变生活”和“创意提升品质”两个主题。 自主选题参赛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1.虚拟现实 VR 与游戏
本类参赛作品对于创作平台无特殊要求(虚幻引擎作品创作部分除外),所创作的虚拟现实作品需利用 VR、AR、MR、XR 等各种虚拟交互技术创作技术完成,作品具有较强的视效沉浸感、用户体验感和作品交互性。游戏类型、游戏平台和游戏大小均无限制,但作品主题和核心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2.移动应用开发
本类作品主要包括:Web 应用与开发、APP 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算法设计与应用等类型,非原型设计或 UI 界面设计。参赛团队需要采用适当的移动开发技术完成对于上述类型作品的开发,提交的参赛作品可以运行在计算机(含智能手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上的软件,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移动应
用、算法设计等功能或服务。
3.影视与动漫设计
本类参赛作品包括:微电影、短视频、数字影像、纪录片、动画(2D 或 3D)、新媒体漫画等类型。参赛作品对于创作平台及主题内容无严格限制和要求,但需以“弘扬主旋律,讲述正能量”等为主题进行创作,自选参赛作品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向上,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4.智能产品设计
本类参赛作品是采用一定的设计软件,实现具有一定智能性或功能的产品设计(功能设计或外观设计),所设计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医疗与健康、运动与健身等,参赛作品需提供作品的创意草图和技术原理图等,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版面要求图文并茂、
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5.人居环境设计
本类参赛作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人类居住环境设计。所完成的作品应能够体现对人类社会与文化、历史及环境等方面的关注,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提交的参赛材料中除规定的参赛说明文档外,还需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创意,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6.数字艺术表现
本类参赛作品要求参赛团队可以运用多种数字技术、设计软件和计算机程序等手段对二维和三维数字场景,进行平面类、广告海报类、3D 场景、影像特效、数字角色等进行数字艺术作品创作。
7.数据可视化
本类参赛作品是指参赛团队采用开源框架或程序设计将数据以图表、图形、可视化设计元素呈现给用户,便于用户交互和理解数据背后的本质,要求作品采用的数据源可靠,展现方式合乎逻辑、易于用户交互。
8. 电子图书绘本设计
本类参赛作品要求采用适当的图书设计平台与技术,完成对于电子图书和绘本内容的策划、设计、排版及输出。实现包括图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介类型的电子书设计,作品可以在 PC 端、移动端或网络端跨平台的交互和展示。
9. 智能软硬件创意作品
本类参赛作品要求采用适当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和工具,完成包括智能机器人、互动装置艺术、智能车、自动驾驶、互动影像等软硬件结合的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创作。
10.微信小程序应用
本类参赛作品要求参赛团队基于腾讯微信小程序平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并开发小程序应用软件。完成作品必须遵循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开发标准和《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等相关协议及规定。
11.其他
其他参赛作品。本类参赛作品是指参赛团队提交参赛作品不能明确归属类自命题参赛作品类型;各类参赛作品内容须符合 《2023 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参赛指南》要求
九、竞赛联系方式
1.竞赛官网:mit.caai.cn
2.官方邮箱:dmt_competition@vip.163.com
3.西华大学参赛学生交流专用QQ群
竞赛专用交流QQ群(群号为:749766029)。
十、其它
本参赛指南的解释权归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1: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通知(加盖公章版).pdf
附件2:2023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指南及评分标准.pdf
附件3:承诺书.pdf